一、审批人设置的核心逻辑:从“管控”到“赋能”的思维转变
许多企业在设置审批人时,往往陷入“层层加码”的误区——认为审批层级越多,管理越严格,风险越可控。但过度复杂的审批流程反而会降低效率、挫伤员工积极性。钉钉OA审批的精髓在于:通过科学设置审批人,将流程管理转化为团队协作的“润滑剂”而非“绊脚石”。
关键原则:
-
权责清晰:审批人需与岗位职责直接相关,避免“越级审批”或“职责模糊”。
-
效率优先:根据审批事项的紧急程度和复杂度,选择“自动分配”或“多级审批”。
-
信任为基:对于高频、低风险的事项(如日常请假),可赋予员工自主决策权,减少审批层级。
-
动态调整:根据业务变化或人员变动,定期优化审批规则。
二、钉钉OA审批人设置的实战指南
以下分场景详解钉钉审批人的设置技巧,帮助您快速搭建高效流程。
场景1:常规审批(如请假、差旅)
-
目标:简化流程,减少员工等待时间。
-
设置步骤:
-
手动指定审批人:直接选择员工的直属上级作为第一审批人。
-
自动分配规则:
-
按组织架构:如“员工所属部门的负责人”自动成为审批人。
-
按职级:如“经理级及以上人员”的请假需由总监审批。
-
-
备用审批人:设置“主管”或“HR”作为备选,避免因审批人外出导致流程停滞。
-
抄送功能:可抄送财务、行政等相关部门,确保信息同步。
-
场景2:复杂审批(如采购、预算)
-
目标:多级审核确保合规性,同时避免“踢皮球”。
-
设置步骤:
-
多级审批流程:
-
第一级:部门负责人审核需求合理性。
-
第二级:财务负责人审核预算合规性。
-
第三级(可选):分管领导终审。
-
-
条件判断:通过“金额阈值”自动分配审批人。例如:
-
5000元以下由部门负责人审批;
-
5000元以上需财务总监+总经理共同审批。
-
-
会签机制:对关键决策,要求多个审批人同时确认(如“至少2人同意”)。
-
场景3:灵活场景(如加班、调休)
-
目标:平衡灵活性与规范性。
-
设置技巧:
-
自动审批规则:设定“每周调休不超过3天”等条件,符合规则则自动通过。
-
弹性审批人:允许员工在请假时手动选择“直属上级”或“团队负责人”中的一位审批。
-
智能提醒:设置审批超时提醒,避免流程卡在某个环节。
-
场景4:特殊场景(如离职、合同签署)
-
目标:确保流程严谨,规避法律风险。
-
设置要点:
-
强制审批链:必须经过HR、法务、直属领导三级审批。
-
附件强制上传:如离职需上传《离职协议》扫描件,合同签署需附合同草案。
-
权限隔离:避免敏感流程由非相关人员介入。
-
三、进阶技巧:让审批人设置更“人性化”
-
角色化管理: 通过钉钉的“角色”功能,将审批人与岗位绑定,而非具体人员。例如设置“采购审批员”角色,当人员变动时只需调整角色成员,无需重新配置所有流程。
-
移动端优先设计: 在设置审批人时,确保移动端操作便捷。例如,允许员工在提交申请时通过“@”快速选择审批人,或通过“智能推荐”自动匹配最合适的审批人。
-
数据驱动优化: 定期查看钉钉的审批数据看板,分析哪些流程耗时过长、哪些审批人响应效率低,并针对性调整规则。例如,若发现“采购审批”常因财务审批人出差延误,可增设“副审批人”或“自动转交规则”。
-
透明化沟通: 在审批表单中增加“审批意见”字段,要求审批人填写具体反馈,避免“只批不评”。同时,通过钉钉消息中心,让申请人实时了解流程进度,减少焦虑。
四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-
问题1:审批人离职后流程中断怎么办?解决方案:设置“审批人自动转移规则”,当原审批人离职时,流程自动转交至指定接替者。
-
问题2:审批人经常忘记处理怎么办?解决方案:开启“审批到期提醒”功能,并在流程中设置“超时自动转交”规则,避免流程停滞。
-
问题3:多部门协作时审批人权限混乱?解决方案:按项目或部门创建独立审批流程,通过“跨部门角色”精准分配权限,例如“市场部采购申请”仅由市场部负责人与财务对接人审批。
五、结语:审批人设置,是管理更是沟通
钉钉OA审批的终极目标,不是用流程束缚人,而是通过科学的规则设计,让审批成为团队协作的“润滑剂”。当审批人设置既尊重个体自主性,又确保流程合规性时,员工会感受到被信任与被尊重,而管理者则能通过数据驱动决策,实现真正的“高效管理”。
不妨从今天起,重新审视您企业的审批流程:是否每个审批人都在为价值创造服务?是否每个环节都在推动问题解决而非制造阻力?答案或许就藏在审批人设置的细节之中。